“中國空間站的舒適性、宜居性如何?”
“中國空間站在推動國際合作、推動人類共同探索太空方面,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對同樣有著航天夢的年輕人有哪些特別想說的?”……
12月1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載人航天領域5位黨員代表圍繞“飛天逐夢寫忠誠”答記者問。見面會上,一連串問題不斷響起。
空間站宜居性越來越好
提問中,最讓人關心的首先是空間站的舒適性問題。對此,神舟十二號飛行乘組航天員湯洪波予以高度評價:“非常滿意,宜居性也越來越好。”
作為工程方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系統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究員柏林厚表示,載人航天器的設計以人為本,宜居性設計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他從4 個方面介紹了核心艙宜居性的設計內容: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提高航天員在軌生活和工作的便捷性;對整個核心艙內部空間進行精裝修,讓航天員工作得舒服舒適;配置聲光電系統,保障航天員像地面人員一樣正常休息,不用再值夜班;充分構建天地一體化網絡系統,讓航天員在軌可以和在地面一樣上網、視頻聊天等。
“在每次載人飛行任務之后,我們都會和航天員進行座談,詢問他們對宜居性設計有什么建議和意見,然后在下一次的飛行任務中進行改進和落實。”柏林厚說。
中國空間站是開放合作的平臺
與會記者十分關心未來中國空間站在推動國際合作、推動人類共同探索太空方面如何發揮作用。
“太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也是人類共同的家園。”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總體技術局局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助理董能力表示,“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空間站、我國載人航天始終堅持和平利用太空、合作共贏的發展理念,將來也會把中國空間站打造成一個面向國際社會的開放的科技合作平臺。”
他介紹,我國有望在空間站運營和應用、航天員選拔和聯合飛行、空間科學和空間技術實驗、技術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未來,中國空間站會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太空實驗室之一,這個實驗室會為全球科學家、全球熱愛和平的人們提供平臺和機會。
期待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航天事業
“從飛行員成長為航天員,要經歷什么?對同樣有著航天夢的年輕人有哪些特別想說的?”有記者將這個問題拋給了湯洪波。
“航天員的選拔項目特別多,要經歷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很多項目都非常具有挑戰性。誰也不知道最終能否留下來,整個過程很驚險,充滿著忐忑。”湯洪波表示,他很喜歡做有挑戰性的工作,認為有挑戰性的工作更能體現航天員的能力素質。
湯洪波說,他曾經在太空給自己的孩子寫信:“希望你的眼中有陽光,肩上有責任,心中有夢想。”
“我現在要打個廣告!我要對想成為航天員的年輕人說幾句。目前我國航天事業正在蓬勃發展,每年有幾十次的航天發射任務,空間站就要建成,將來還要發射光學艙,和空間站共軌飛行。中國航天需要大量的有不同專業知識、專業背景、有志于航天事業的人才加入到我們的團隊中來。航天事業‘星辰大海’正在等待著年輕有為的你。”湯洪波期待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航天事業。(劉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