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陸續收到來自香港和寧夏等地的中小學生以及熱愛航天的朋友發來的繪畫作品、信件及音樂作品,表達他們對祖國航天事業的崇敬和熱愛。
“宇宙級天團”掀起“航天熱”
在今年6月的“時代精神耀香江”活動中,為了讓青年學子更深入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和科學家精神,香港理工大學與香港大學舉辦多場講座,邀請航天科學家團隊進校園分享。這也被香港社會激動地稱為“宇宙級天團”訪港。
國家航天科學家團隊走進香港6所中小學校園,開展航天精神宣講與航天科普等系列活動,分享我國航天事業奮斗歷程,激發學子航天夢想?;顒邮艿饺鐣V泛關注,引發強烈反響,在香港掀起一股“航天熱”。
國家航天科學家團隊到訪香港皇仁書院、德蘭中學和培僑書院,與師生們交流。在培僑書院的教學樓,由學生們精心制作的航天主題展板表達了他們對太空探索的向往。龍樂豪院士還舉辦了以“陪你一起走近航天”為主題的講座,引起學生們濃厚的興趣。
在香港德蘭中學,學生們熱情歡迎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的到來,在認真聆聽講座之余,學生們踴躍提問,還送上了親手制作的禮物。航天科學家團隊還到訪協和書院、拔萃男書院以及保良局甲子何玉清中學,與學生們分享國家航天科技發展成就。
今年12月,戚發軔院士、龍樂豪院士又作為主講嘉賓走進澳門校園,參加由中國科協、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共同舉辦的“2021當代杰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受到澳門師生熱烈歡迎。
向著航天夢邁進
航天專家雖已離港,但在香江之畔,受到鼓舞的香港青少年正一步步向自己的航天夢邁進。
培僑書院的學生王宇辰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敬愛的科學家們,感謝你們為國家航天技術進步作出的巨大貢獻……我們要認真學習,希望日后可以為祖國出一分力。”信紙的背景圖是學生們手繪的火箭和衛星。
培僑書院的蔣昕禾同學畫了一幅火箭發射的圖畫,還畫上了五星紅旗的五星,蔣昕禾在畫紙上寫道,“尊敬的航天科學家:無論是探月工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還是天問一號,都令我們大開眼界。中國的航天技術日新月異,必定離不開你們的努力奉獻。我們會努力學習,刻苦鉆研,讓中國的五星紅旗飛向星辰大海。”
在培僑書院里,有一棵由我國航天員楊利偉在2003年種下的橡樹。18年后,龍樂豪院士送給同學們一條黃金公式:個人素質=(知識+能力)×品德。香港小學生何梓晗在感悟中寫道,航天科學家們分享的科技知識,以及他們的治學態度、家國情懷讓人十分感動。何梓晗認為,這是航天精神在校園里的落地生根、茁壯成長,將時刻陪伴、感染、激勵著學校里的學生。
太空授課再次激發熱情
前幾日,3位航天員在天和核心艙進行太空授課讓全國人民又一次見證了科學奇跡,也再次激發全國中小學生及航天愛好者的航天熱情。
愛好作曲的胡德順專門寄來他親自為祖國航天事業譜寫的歌曲《“神舟”之歌》和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譜寫的歌曲《奔向燦爛明天》。他在信中說,喜逢黨的百年華誕,希望能用譜寫歌曲的方式向可愛的航天人致敬。
來自寧夏的一名小學生來信表達對中國空間站在軌建設一步步成功的喜悅與敬佩。她在來信中說,作為一名中國人,她感受到了祖國的強大。在強大祖國的背后,需要航天人默默無聞、精益求精的付出。
創辦香港航天學會的雷健泉說,多年前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的太空授課場景歷歷在目。“‘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我在給孩子們上課時,這句話常常在我腦中浮現。”他說,“看著孩子們一點點成才,我知道,中國航天事業必能薪火相傳。”